物聯網主要由三個方面關鍵技術:連接、標識以及數據的操作。物體的標識是物聯網實現的第一步,就是我們要唯一地標識和區分每一個物體。以RFID為代表的物體標識技術曾經幾乎就是物聯網的代名詞,而今RFID的演進技術NFC又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講述物聯網設備的標識技術,RFID與NFC的關系。
RFID分類的第二個重要的看點在于是否需要同時讀取復數個標簽。為了實現這個功能在通信上所采取的技術是(防沖撞)"防碰撞".同時讀取復數個標簽是常被人們談及的RFID比圖形碼遠為優越的地方,但是如果沒有防碰撞 (防沖撞)的功能時,RFID系統只能讀寫一個標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標簽同時處于可讀取的范圍內就會導致讀取的錯誤。 其次,我們來簡單地說明防碰撞(防沖撞)功能的工作原理。即使是...
射頻識別系統的基本模型如圖8—1所示。其中,電子標簽又稱為射頻標簽、應答器、數據載體;閱讀器又稱為讀出裝置,掃描器、通訊器、讀寫器(取決于電子標簽是否可以無線改寫數據)。電子標簽與閱讀器之間通過耦合元件實現射頻信號的空間(無接觸)耦合、在耦合通道內,根據時序關系,實現能量的傳遞、數據的交換。 發生在閱讀器和電子標簽之間的射頻信號的耦合類型有兩種?! ?1)電感耦合。變壓器模型,通過空...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電感或電磁耦合)或雷達反射的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 RFID系統至少包含電子標簽和閱讀器兩部分。RFID閱讀器(讀寫器)通過天線與RFID電子標簽進行無線通信,可以實現對標簽識別碼和內存數據的讀出或寫入操作。典型的閱讀...
RFID直接繼承了雷達的概念,并由此發展出一種生機勃勃的AIDC新技術——RFID技術。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發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訊”奠定了射頻識別RFID的理論基礎?! ?1)RFID技術發展的歷程表。在20世紀中,無線電技術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是科學技術發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ID技術的發展可按10年期劃分如下: 1941~1950年。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RFID技術,1948...